orTYt757473 发表于 2023-3-16 14:39:36

乌夜啼·石榴

白沟移向江淮去,止罪宣和恐未公。
我接住枪待使些儿控便,是谁扳住手不能动转,把这厮不打死呵朝中又弄权。他若哀告,意悬悬,赦免。
咱道你这三对面先生来瞰我,那里是八拜交仁兄来访我,多应是两赖子随何来说我。我好意来访你,下甚么说词,要这等堤防我那,你怕不待死撞活,功折过,一谜里信口开合。贤弟,不是我随何夸说,我舌赛苏秦,口胜范叔,若肯下些说词,也不由你不听哩。噤声!
谩回首、
智远多蒙恩顾,感蒙爱怜,得鱼后怎忘筌?待等春雷动,管取来报贤。这严寒吃一碗合锅素面。
有约西湖去,移棹晓折芙蓉。算才是,称心红。染不尽薰风。千桃过眼春如梦,还认锦叠云重。弄晚色,旧香中。旋撑入深丛。
棠梨叶落胭脂色,
惶悸兮失气,踊跃兮距跳。
哎!你个盆赵大,怎看得俺似小娃娃。与了俺一个夜盆受用咱,倒着我耽惊怕。
九州安错?川谷何洿?
露气寒光集,微阳下楚丘。猿啼洞庭树,人在木兰舟。
他终朝惨凄,我如何忍见之?他自伤悲,你须不曾。若论为夫妇,须是共欢娱。
⑺摇摇:心神不宁。
(2)浪迹:到处漫游,行踪不定。
“未变初黄”,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,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,正是“且莫深育只浅黄”的新柳。第一、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,第四句以“不知”一词,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。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,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,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。咏柳而讽世,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。将状物与哲理交融,含义深长,令人深思。
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的游子思乡之情的诗;意思是在说寒食、清明将到,客居不能返乡,却听得杜鹃悲泣,更为伤感,大有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之慨;诗的节奏独特,首两句节拍为“一、二、三”,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,这是绝句中少见的;句写六朝往事如梦,台城早已破败;三、四句写风景依旧,人世沧桑;触景生情,借景寄慨,暗寓伤今;语言含蓄蕴藉,情绪无限感伤。
作者于西昆体盛行之时,能不雕金镂玉,不堆砌典故。额联平仄稍作变化,颈联虽对得很工,然而略有“流水对”之意,仍有自然流转之美。全诗无论是内容,还是艺术手法,都显得自然而清新。宋代僧人文莹曾评价说:“杨公必以天池皓露涤笔于冰瓯雪碗中,则方与公诗神骨相副。”(《古今诗话》引)
“复弃中国去,委身适荆蛮。”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。“复”,值得注意,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。公元190年(初平元年),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,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,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,此时为了避难,又要离开长安。这个“复”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,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,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。“中国”,中原地区。我国古代建都黄河两岸,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。“荆蛮”,指荆州。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,楚国本称为荆,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,楚在南方,故称荆蛮。这两句是说,离开中原地区,到荆州去。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,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。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,与自己是同乡,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,两家有世交,所以去投靠他。
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,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。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,豪迈、悲壮,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、孤独感,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、轻视。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,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。面对似血的残阳,历史仿佛也凝固了。“青山依旧在”是不变,“几度夕阳红”是变,“古今多少事”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,从“是非成败”的纠葛中解脱出来,历尽红尘百劫,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,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,在时、空、人、事之间的感悟中,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

rkJ9y67943 发表于 2023-3-23 10:37:49

牛啊兄弟 支持一下

h8sqy706055 发表于 2023-3-24 06:38:50

好帖,来顶下

TeFBY756519 发表于 2023-3-25 02:25:21

不错不错,楼主您辛苦了。。。

jvb3Q377491 发表于 2023-3-25 23:29:47

前排支持下

gGkd6558323 发表于 2023-3-27 07:23:13

找到好贴不容易,兄弟们,顶起!

ob75k477898 发表于 2023-3-27 22:04:54

沙发!沙发!

gW38p364539 发表于 2023-3-27 22:09:49

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

0TksN359070 发表于 2023-3-27 23:19:53

不错,支持下楼主

DaP5Z562640 发表于 2023-3-27 23:21:45

我抢、我抢、我抢沙发~
页: [1] 2 3
查看完整版本: 乌夜啼·石榴